彌月禮俗彌月禮俗生子滿一月曰滿月,產婦月中食麻油雞薑酒補身。十二朝後,要送麻油雞酒至娘家報喜,娘家則以米、蛋填滿酒壺回送,親戚則多以雞、豬心腰、補酒等回賀。 做滿月要祀神、祭祖,并辦酒席宴客。娘家要送嬰兒應用之衣服、鞋帽、被褥、金八卦等。過去嬰兒於是日剃去胎髮,滿月以後有做「四月」者,娘家應送來木製椅轎、木馬等給小孩坐,叫做「登輿」。到了週年,也有的人做「對歲」,歡宴親友。由於醫藥的發達,嬰兒死亡率降低,生兒育男已非難事,時至今日除了做「彌月」仍盛行之外,「做四月」、「做對歲」之習俗已日趨沒落,少人舉行了。鄉中多數聚族而居,無論貧富,每家新生男孩(添丁)者,均於農曆元宵在村中廟會中做「新丁粄」,分送親友。 家庭為組成社會的核心,而家庭制度即建立在生子觀念上,所謂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。生育子女的觀念,除了防窮、防老外,還具有家族綿延、傳宗接代的目的。所以,民間的習俗,自懷孕起就有許多禁忌來規範人們,以避免逾越而遭不幸。另外,也有許多禮儀,以迎接新生命的來臨。這些禁忌和禮儀,成為生育禮俗的主要內涵。 懷孕期間,孕婦一舉一動都得謹慎小心,尤其應注意「胎神」,以保護胎兒的安全,雖然有些迷信,但頗符合現代「胎教」的理念。產後一個月內,俗稱「做月」,產婦作適當的休養,多吃滋養的食物,以促進產後身體的復原與健康。嬰兒出生後,三朝(出生第三天)、報酒(出生第三天)、十二朝(出生後第12天或第24天)、彌月(出生後滿一個月)、四週月(出生後滿四個月)、週歲(出生後滿一歲),都有一定的禮儀習俗。並且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內為嬰兒命名和「排八字」,預卜一生的吉凶禍幅。 三 朝 ─ 寶寶出生第三天報 酒 ─ 寶寶出生第三天剃胎髮 ─ 寶寶出生後第12天或第24天彌 月 ─ 寶寶出生後滿一個月收 涎 ─ 寶寶出生後滿四個月抓 周 ─ 寶寶出生後滿一歲剃頭 男孩在出生第十一日,女孩在第十二日〈有些地區是在第廿四日;基本上男的是奇數日,女的是偶數日〉,家長會為這個新生命舉行「剃頭禮」,剃後用源十頭插插頭,希望此後「頭殼定」,頭能像石頭一樣硬,結束後必分送親朋好友、左鄰右舍吃紅蛋,分享喜氣。 祭祖 嬰兒滿月時,準備油飯、雞酒、紅龜粿及素果等拜祭祖先神佛並將孩子的名字報告祖先,請求庇祐。 頭尾 「頭尾」顧名思義就是指嬰兒從頭到腳所穿的全部衣物滿月之日,由嬰兒的外婆家送禮物給嬰兒,稱為送「頭尾」,而嬰兒父母則以油飯、米糕、酥餅或糰子為答禮。禮數 一般民間禮數若嬰兒為長子長孫,可以為嬰兒滿月而宴客,親友送禮書寫「彌月之敬」,現今大部分仍以油飯作答謝。 三朝惚浴 三朝這天,為小孩揩洗,外婆家須送十全果紅鴨蛋來。 吃十碗頭 小孩未曾吃奶之前,要吃十碗頭,藥店裡配黃蓮、鉤藤、烏梅等自加五味及墨汁乳汁,一樣樣的放在十個小酒杯裡,各放開水少許,每樣給小孩吃一小匙。 討開口奶 小孩落地一晝夜,才可以吃奶,這時候產婦的奶還未落,所以要向人家去討。 防衝剋 小孩初和人家見面,先要隔一面籠篩,這樣才不致於有衝剋。 滿月剃頭 小孩彌月,要是生男的,外婆家需在滿月或前或後的幾天裡,撿一個好日子,把禮堂佈置齊全,這天要應用的東西,像五牲福禮等,都要從外婆家送來,煮福禮的汁湯,也要用砵頭盛著一同送來,已備做菜的時候好用,未請菩薩之先,請一位有福氣的親友,抱著小孩,坐在禮堂中間,由剃頭司將小孩頭髮慢慢剃下。 養孝順髮 小孩在剃髮時,在前額上留長方形的一塊,稱做孝順髮。 胎髮 剃下胎髮,剃頭的將它搓成一團,和桂圓核一般,裝在金絲或銀絲打的絡裡〈也是外婆家送來的〉,平常是用紅綠絲線做絡的,掛在床前,保存起來。 擦茶葉 頭髮剃下來之後,將茶葉放在嘴裡嚼碎,再在小孩的頭上擦,讓他將來頭皮的顏色是發青的。 請菩薩 小孩剃頭之後,穿花衫〈大紅緞子繡成各種花紋〉,帶上帽子,由老嫚抱著拜菩薩,拜好以後,再放爆竹。 做全堂羹飯請過菩薩,就請祖宗,稱做全堂羹飯,凡是族人都依次叩拜,小孩最後。 拜見 敬神祀祖完畢,小孩須拜見親友長輩,親友長輩均要給拜見錢和見面首飾。 百歲錢 這天對於佣人僕婦們,均要給賞封,叫百歲錢。 小孩身上的東西 小孩身上要掛許多飾物,像小鏡〈上刻十二生肖和「唵嘛呢叭咪吽」等字樣〉、年繩、鎖片〈上刻「長命富貴」等字〉、小剪刀、小米篩、項圈等,有幾種是避邪崇的,有幾種是取吉祥之意。 彌月禮彌月剃頭,親友都要送禮,多數是用金飾物,像對獅、八仙、老壽星、三星、鎖片等,也有送現錢的。 吃剃頭酒 剃頭那天的午餐,需辦酒席,酬謝送禮親友和鄰居。 雞貨寨小孩第一次到外婆家,除見面錢之外,到回家的時候,要給一隻雞,男孩給母雞,女孩給雄雛,稱做雞貨寨。講究些的,給一頭小豬。 得周 小孩週歲,仍由外婆家來請菩薩,外加鞋襪衣褲等,多少沒有定例。 東莞煮落地段 嬰孩生產後,必用萬壽果、鴨蛋、粉絲、油豆腐等作羹湯,祀神及祖先。祭畢,則分給族人及鄰居吃掉,這名曰「煮落地段」。 作十朝 到了十朝的時候,娘家必擔些雞鴨蛋、酒、薑及小孫子的衫褲、裙等去給女兒。而家人亦於此時煮些酒菜送給外婆,及分飧親屬鄰人,這叫做「做十朝」。 出月 「出月」,即是「滿月」,及所謂「彌月」也。一月滿了,預先在神前擇定吉日,然後通知娘家,到十外婆必備些小孩子的手鐲、腳鐲、衫、褲、裙、帽、襁褓及鴨蛋、雞、酒、豬肉等,遣人送來。 「出月」時,須請剃頭師父為嬰孩剃頭。剃畢,則以「利市」一包,及熟鴨蛋數枚作酬。剃下來的胎髮,由母親或紅紙包裹好,把他珍藏起來,不肯輕易丟去,以免散失。據說這些胎髮,極其重要,一經失去或遺忘,能使嬰孩有疾病或夭折之虞。 當日,必把煮熟的紅鴨蛋分饗親友,同時還要送數十枚給外婆,這名曰「食剃頭鴨蛋」。 男孩「出月」,無論貧富,都要鋪張點,如煮間堆炊鬆糕,並設筵款客。而親戚朋友,皆於此時送禮道賀,鬧得非常熱烈!若女孩「出月」,則除了煮熟一些紅鴨蛋,以送給外婆及親朋外,簡直就冷冷清清的過去了。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- Feb 10 Fri 2012 00:15
彌月禮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